侯伯宇,男,汉族,1930年9月出生,河南永城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51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工作团,生前系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物理学家,侯伯宇同志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的研究,在前沿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是国务院首批授予的博士生导师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侯伯宇同志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的研究,在U群代数的表示、规范场拓扑行为、可积模型的对称产生算子与几何、规范场的上同调等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受到了杨振宁、李政道等国际著名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他所创立的“侯氏理论”,被誉为“中国的骄傲”。侯伯宇同志长期专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部,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和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名,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7名,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省级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为我国的理论物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侯伯宇同志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始终淡泊名利,孜孜以求,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和科学事业。他始终诲人不倦,顽强拼搏,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即使病魔缠身、躺在医院病床上,仍在从事科学研究、指导学生。侯伯宇同志高尚的精神品格、杰出的工作成就和感人的先进事迹,是广大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的优秀楷模,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和突出的典型性。 向侯伯宇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侯伯宇同志一生经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把对党的热爱、对祖国事业的热爱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抗美援朝时期,他毅然放弃在海外求学机会,回国参加抗战,并将自己四年大学学费、生活费1000美元倾囊捐出。1950年他首次提出入党申请,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在受到政治冲击的特殊条件下,仍不动摇对共产党的执着追求,再次提出入党申请,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全身心投入党的教育科技事业。1958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西部,在陕西学习工作了45个春秋。80年代以来,国外和北京、上海等知名高校多次以优厚待遇邀请他任教,都被他一一拒绝,把自己的精彩人生献给了西部发展,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科学事业。 向侯伯宇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上世纪50年代后期,侯伯宇致力于群论在物理学中应用的研究,解决了苏联国际群论权威未能证明的重要公理及量子化学权威未能得出的重要公式。60年代初,他参加层子模型工作中的对称性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3年他在U群代数的表示、规范场拓扑行为、可积模型的对称产生算子与几何等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创立的“侯氏理论”被誉为“中国的骄傲”,在理论物理前沿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国际数学物理学界具有广泛影响。 向侯伯宇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精心育人的师德风范。侯伯宇同志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品质影响教育学生。他治学严谨,重视开阔学生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科学家为学生上课,千方百计帮助青年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访学进修。他积极从事教学改革,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着力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直接培养指导的40多名研究生中,有15人成为国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 向侯伯宇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顽强拼搏、不畏挫折的奋斗精神。侯伯宇同志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一生充满艰辛曲折。青年适逢战乱,求学坎坷,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后辗转台湾、香港、北京、天津、西安,195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当过翻译,做过工人。晚年又遭受病痛折磨,仍手不释卷,指导学生,即使卧床之际,自己已不能看书,就让学生读给他听,敦促学生继续完成手头的学业。他把科学研究当作最大乐趣,把攀登科学高峰当作最大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和坚强毅力。 向侯伯宇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朴实无华、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侯伯宇同志先后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出版专著两部。他从不居功自傲,从未动用科研经费为自己报销与课题无关的费用,参加学术会议从不参加考察游览,从不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和宣传。他生活俭朴,拿出自己的科研奖励资金用于改善研究所的办公条件,用自己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侯伯宇同志爱党爱国、扎根西部、勇攀高峰、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把毕业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科学事业。他是广大党员干部、教师、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